任何对女性主义有所了解的人而言,都不需要解释在当今以及过往漫长时间内的父权制所造成性别后果。一个在统计上并非少数的群体成为弱势的集体,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迷思。不管是深思之后的预谋,抑或是无意识的伤害,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与她们的能力与特质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更为吊诡的是,很多对于女性的实质性歧视和伤害,是借由保护和赞美的名义与形式发生的,从而掩盖了性别不平等的事实。这需要我们的警惕,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警惕可能就在萌生于某个想要“出走”的瞬间,而这样的瞬间所蕴藏的力量,可以借由集体性的反思激发和生产出改变现实的契机。
改变已经在发生,但是仍然远远不够。而在女性争取自己本应获得的权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质疑她们是否在获得太多。而女性(当然也包括少数族裔、多元性别等)被认为是带有增益属性的标签,在制度性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同时,也加固了某种本就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女性”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学术话语流变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事实上,女性主义并不只是关于生理性别为“女”的群体的主张,更是一套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念体系。借由此,我们从性别不平等为出发点,把目光投射到更广泛的不平等中,并寻求改变。女性主义认为,性别不平等不只伤害女性,也在伤害男性,它伤害所有人,因为它在剥夺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可能性。它限制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无法自然地达致最大程度上的对所有个体的无差别的、根本性的人道主义保障。女性主义是关于包容、开放、平等、自由的思想,性别平等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至少是共同事业中的一部分。
巴特勒创造性地提出“做性别”的概念,她对性别本质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否定,认为社会意义上的性别差异是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性别实践来构筑和巩固的,这意味着性别存在被解构的可能性。没有人不在性别之中,但又需要超越性别的既有框架尤其是顺性别异性恋的性别脚本,达成对性别的超越。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困境:既在性别之中,又在性别之外;我们想找回性别的视阈,但又无法只谈论性别。这种双重增补结构的复杂逻辑意味着重构性别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费解和费力,但我们依然坚信,矛盾是社会现实妊娠与涌进的起原,拨开云雾,方见天日有时。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图源网络
如今,性别场域已经被层出不穷的各类话语所充斥,女性主义内部也充满了各种层次和维度的争论。尽管各方都笃信自己秉承的原则是“性别正义”,但女性主义对个体主体性的原则性确认要求我们对个体经验保持最基本的尊重。那么,在激荡的思想领域,在错综复杂的意见空间里,去伪存真,或是激浊扬清是否具备可能性?甚至具备足够的正当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话语与话语之间的裂隙中,在运用、误用或是挪用的盘节之外,依然存在着某不可否认的客观实在。而经验正是作为切近实在的一种路径。尽管经验总是反复被污染,摄取的影像总是带有一定的偏度与斜角,我们相信依然可以从经验与经验的相互映衬和比照之中,更接近本质,从而接近改变现实的更好路径。
经验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我们想呈现更广泛、更丰富的经验,我们也在不断重新检视旧的经验和发掘新的现实。但眼下,我们想通过对于性别领域过往的出色的经验研究的回顾,为未来的思考和行动提供参照。我们邀请你加入这场对于经验研究的解读与阐释,在作者所搭建的讨论框架内外,施展你的经验和建立在经验上的思考所潜藏的力量。我们希望这样的意见平台能够为促进最广泛的共识和促成最基本的原则认同作出贡献。
We're
ColorsWorld
以事实为利刃,
刺破虚假的历史表面,
让现象的本质浮出水面,
进而可以被指认。
而看见,是行动的先声。
籍由对广泛的性别经验的承认,
我们承认主体性,
肯定他者的存在,
进而拥抱多样性与可能性。
加入我们的讨论中来,
看见他人的生命,
发出自己的声音。
Never Ends
文案|泽莃
编辑|泽莃
排版|泽莃 琳琳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